2019-01-10

坚持“四方”原则 引领转型升级

经过二十载发展变迁,上海建工房产已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初创企业成长为闻名遐迩、世人有口皆碑的实力房企。步入“十三五”,面对市场新常态,公司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明确“方向、方位、方法、方案”,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奔向“蓝海”。

IMG_1328.JPG

找准发展方向 明确战略方位

企业发展,找准方向是关键。20年来,建工房产把始终坚持国企属性作为发展的立足之本。作为国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作为上市公司,也必须兼顾经济效益,通过赢利维持企业的公众形象,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通过市场研判和缜密的自身定位分析,找准了方向,明确了方位。

在保障房开发领域,立志成为责任地产的领跑者。建工房产将其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先后完成了宝山顾村、浦东康桥、周康航大居、浦东曹路、南汇宣桥、松江佘北等地块的各类保障房建设,为公司增加土地储备、扩大开发规模、提升社会影响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周康航大居是公司第一个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开发建造和公共配套于一体的房地产一、二级联动开发项目,也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

在商品房开发领域,立志占据精装绿色科技住宅的前列。建工房产从早期以开发集团自有土地为主起步,到首次以战略合作形式联手拿地,合作开发“上海滩·大宁城”项目,创造了“当年动迁、当年供地、当年开工”的纪录;再到近年来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立足上海,辐射苏州、南京、徐州、南昌等沪外市场,不断提升建工房产的产品含金量。

在商业地产开发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物业品质。建工汇豪、大唐国际、苏州恒业铂金、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等先后投入运营。公司从以往单一经营“住宅小商铺”,发展到工业园区、现代甲级写字楼、商业街、高星级酒店以及综合体等多个品种,从单纯的开发销售,到开发销售和置业经营并举,实现了经营业态和资产品质的双突破。

掌握方法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建工房产紧随上海建工集团全国化步伐,开拓了四个沪外区域。目前,沪外城市的开发规模和销售收入已占公司半壁江山。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公司主动适应需求,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步入“十三五”,公司将架构调整为总部-区域-项目的三级体系。通过总部向区域公司授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公司“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与之相对应的,公司制定了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一方面,鼓励员工“走出去、沉下去”,薪资福利等向一线、沪外员工倾斜;另一方面,从总部各部门到各区域公司,都签订责任状,设定考核指标并具体量化,每季度进行综合评定,与员工绩效挂钩;同时,依托管理大纲的不断修订完善,明确总部各部门和各区域公司的工作职责,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上新台阶。

制定方案 用精品换来市场话语权

步入“十三五”,房地产调控进入新常态,建工房产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不断提高对集团营收、利润和品牌的贡献,实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目标,公司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转型发展之路。

在对标发展方面,通过全面分析和自身定位,厦门建发、光明地产、中建东孚和天房发展四家企业成为了建工房产的主要对标房企。

在产品升级上,南京海玥名都的成功为公司开发绿色科技商品房项目树立了标杆,特别是该项目采用打造的“9H生命滋养系统”,将诸多绿色科技元素植入产品,获得英国BREEAM绿色住宅认证,成为了南京市场炙手可热的高端精品住宅,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以此为模板,建工房产在徐州开发了融入新海派理念的高端项目海玥南山,在苏州打造了升级版绿色科技住宅海玥名都。不仅如此,公司还对产品系列进行了重新梳理,确立了“海玥”品牌并注册了商标专利。

伴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建工房产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开发模式,深化战略合作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与平安不动产、朗诗地产、招商局地产共同在南京开发高端产品和科技住宅;与各大知名房企组成联合体积极参与青浦赵巷地块、嘉定新城地块、苏州木渎地块、南京河西应天大街地块及江北新城地块等土地的竞拍。其中与保利地产联合成功竞得青浦赵巷国际社区174亩住宅土地,为公司的土地储备添加了砝码。

  展望未来,建工房产将在开创房产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的征程上努力向前。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变化、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积极寻找城市风貌保护街区旧改和养老地产等新领域市场的进入机会,密切关注租赁住宅用地、集体建设用地转型等土地利用的最新政策,提前做好相关运营模式的研究;把握机遇,积极寻找进入相关市场新领域的机会,形成商品住房、保障房、商业地产等传统领域产品和城中村、特色小镇、城市更新、租赁住房等新领域产品互为补充、和谐兼容、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