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杭迎伟代表: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还要有大街小巷烟火人家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3月6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外媒体开放。市委书记陈吉宁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代表参加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代表团团长黄莉新代表主持会议。 全体会议15时开始。为了占据最佳位置争取提问,不少中外记者14时刚过就来到会场守候,在媒体区架起一排排“长枪短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凤凰卫视、联合早报、彭博社、美联社、CNN、路透社等60余家媒体的百余位记者参会,其中包括17家境外媒体。 顾军、袁国华、金力、金鹏辉、周桐宇、杭迎伟、印海蓉、李峻、张义民等9位代表审议发言之后,会议进入上海代表与媒体的互动时间。中外记者争相举手寻求提问机会。营商环境优化、跨境数据流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更新等成为提问聚焦的重点。 凤凰卫视: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更新难度很大,请问上海将如何克服困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新的空间? 杭迎伟(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今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举行的第一个会议是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对上海的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全面部署。城市更新的关键是核心功能的更新和提升。因为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还要重视保护城市的记忆,背街小巷、烟火人家、繁花似锦。城市的更新不仅要强化保护利用,还要创造新空间、新功能、新价值。从上海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我感到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三个注重”: 注重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即功能优先、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绿色生态。上海在推进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贯通开放过程中,周边有许多的老码头、老仓库、老建筑,在这个进程中都注重了保护、利用和功能提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黄浦江的两岸,许多老码头、老仓库已经成为了演艺中心、商业中心、创意中心和创新中心。 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供给。许多城市更新项目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我们耐心细心。保护历史建筑和保护风貌肌理,还需要先进的建造技术作为支撑。比如我们在张园石库门建筑群城市更新的项目中,就综合运用了建筑机器人加持的“顺做法”和平移技术加持的“逆做法”,数字化建造全过程赋能,不仅实现了保护,还增加了地下空间和功能空间。 注重便民利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城市更新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上海在城市更新中持续地打造“15分钟服务圈”,教育、卫生、养老、交通和市民的“开门七件事”,都努力实现在15分钟可及可达,城市更新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素材来源:上海发布
视频素材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摄影张驰